居其位,不思其职。
在朱元璋眼里,汪广洋已经彻底无用。
“行了,行了,你先下去吧。”
“咱知道了。”
朱元璋对着汪广洋驱赶道。
见状,汪广洋没有丝毫犹豫。
直接就离开了。
看着汪广洋离开的背影。
朱元璋心中也已经有了些杀气。
包庇朱文正,包庇杨宪,包庇胡惟庸。
这个左丞相,是时候除掉了。
“皇上,李曹公求见。”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
“让他进来。”
很快,李文忠便来到了朱元璋面前。
“臣李文忠,参见皇上。”
“文忠,这里只有咱们俩,不用这么生分。”
朱元璋望着面前的李文忠。
脸上欣慰之意浮露于表。
李文忠是朱元璋大姐的儿子。
也就是朱元璋的外甥。
能力之强,让朱元璋是十分满意。
在大明功臣中。
统帅一列,徐达汤和李文忠。
谋臣一列,李善长刘基李文忠。
综合能力之强,是后辈中最强的。
在这些功臣中。
李文忠和沐英一样,都是后辈。
比徐达汤和李善长刘基都要小一辈。
“文忠啊,咱听说你当街杀了汪广洋长子?汪山?”
朱元璋对着李文忠询问道。
李文忠对此,并未隐瞒之意。
“是我干的。”
听着这话,朱元璋略有疑惑。
李文忠照理来说。
不会如此鲁莽。
到底是什么事。
让李文忠当街杀人。
“当街杀人,你让咱怎么办?”
“刚刚汪广洋那老东西来找咱了,让咱给个说法。”
“要不然,你去给人家道个歉?这事就这么算了?”
朱元璋心里并不想要对李文忠下手。
李文忠是亲人,汪广洋只是一个外人。
还是一个不忠的外人。
两者对比。
朱元璋肯定是毫不犹豫的选着李文忠。
朝廷军权,也皆在李文忠手里。
足以见得朱元璋对其的信任。
然李文忠却拱手道。
“此事我没错。”
“他汪山当街侮辱我恩师,还扬言要杀之。”
“我愤恨之下,便一剑杀了。”
听着这话,朱元璋微微愣了愣。
恩师?
“恩师?咱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你还有一个恩师?”
朱元璋还以为李文忠的能力都是天生赋有的。
没想到,李文忠居然也有老师。
这是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
“您还记得我父亲和我走散吗?”
朱元璋点了点头。
“咱自然记得。”
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
走散倒也正常。
李文忠和李贞走散后。
李贞就来到了毫州,请求朱元璋帮他找儿子。
朱元璋得到这消息,心有力而余不足。
本以为李文忠就此离别。
谁知道,三年后,李文忠自己来到了毫州。
还毫发无伤。
十四岁的孩子,能够毫发无伤的从凤阳去毫州。
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恩师便是那个时候,救了臣。”
“不仅给我衣穿,给饭吃,还教读书断字,学习兵法。”
听着这话的朱元璋恍然大悟。
难怪当时十四岁的李文忠。
便有着一定的思考能力。
若不是看其年龄太小。
不然都以李文忠的才华。
都足以独统一军了。
“所以,我绝不容忍任何人欺辱恩师。”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
元末时期,能够伸出援手。
帮助百姓之人,可寥寥无几。
“你这恩师何人?咱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皇上,您也认识,自从开国后,我几次寻恩师,都没有找到。”
“没想到,恩师居然来参加科举,还拿了会试第一。”
说罢,李文忠便讲述了一下全过程。
朱元璋闻言,目光锐利。
“哼,这汪山死不足惜,这朱伍四的才华可是咱亲自确认的。”
“好了,这件事,咱自有判断。”
“你先下去吧。”
朱元璋看了一眼李文忠头上的词条,笑道。
【姓名:李文忠(朱文忠)】
【关系:外甥,义子(可查看所有词条)】
【相处时间:二十八年】
【词条:年少成才,开国之将,文武双全,配享太庙……】
【开国之将】
【年少成才的你,在十四岁便投靠了在凤阳一地起义的小舅子朱元璋,十七岁便开始独自领兵,征战沙场,征战无数,洪武元年,大明开国,你被评定为了开国功勋第三位,仅次于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之下。】
【配享太庙】
【洪武十七年,你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同时配享太庙,肖像挂功臣庙第三位。】
很显然,李文忠的一生并未有什么波折。
立功无数,也并未犯过错。
只不过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
李文忠逝去的时间,居然是四年后。
让朱元璋心中万分惋惜。
李文忠闻言,便朝着朱元璋拱手道。
“皇上,文忠还有一事想要恳请皇上成全。”
闻言,朱元璋略有诧异。
“你小子可是很少求我办事。”
李文忠属于是不好色,不喜财,也不渴名。
因此,李文忠基本没有求过自己办事。
“说吧,什么事,只要是咱能做到的。”
“咱都答应你。”
听着朱元璋的允诺。
李文忠便直言不讳。
“恩师此次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后。”
“若他不想做官,还请皇上不要为难恩师,他想要离去便让他离去。”
听着这话朱元璋微微一愣。
这话是什么意思?
考取功名不就是为了做官吗?
不过,突然朱元璋想到了朱伍四的年纪。
年近百岁。
做官好像确实不太现实。
“好,这事咱答应了。”
“咱倒是好奇,什么样的人,能教出你李文忠这样的大才。”
朱元璋笑道。
……
胡惟庸府邸。
“大人,这是一个叫吴伯宗的学子上奏的进谏书。”
胡惟庸眉头紧皱。
接过下属手中的进谏书。
当看着进谏书的内容,胡惟庸顿时大怒。
“吴伯宗,一介宵小,也敢弹劾我?!”
【草民吴伯宗斗胆进谏,右丞相胡惟庸,专横跋扈,不守朝廷法纪,不宜委以重任,否则,将危害国家……】
并且将胡惟庸的卑劣事迹。
一一分析举例。
可以说。
只要让朱元璋看到这这封进谏书。
他胡惟庸就算是不死,也得脱层皮。
好在中途被劫了下来。
朱元璋的政策就是,不论是不是官员。
都可上奏朝廷,上奏他这个皇帝。
简单来说。
就算是乞丐,都能弹劾丞相。
让胡惟庸没有想到的是。
吴伯宗一介小小的会试第二。
居然也敢弹劾自己。
这让胡惟庸心中大怒。
“吴伯宗可有背后势力?”
胡惟庸对着属下询问道。
“回禀相国,这吴伯宗的父亲是号称东吴先生吴仪的儿子。”
东吴先生。
在江南一带,也算是又名的世家子弟。
能考取会试第二。
背后有些势力,倒也正常。
不过和他胡惟庸比起来。
那可就逊色太多了!
“相国,小的听说这吴伯宗和朱伍四有些牵连。”
“而且今日……”
胡惟庸嘴角微微上扬。
朱伍四,吴伯宗。
让胡惟庸有些意外的是。
这朱伍四竟然是李文忠的老师。
不过,李文忠吓的住汪广洋,可吓不住自己。
“我不想要在殿试,看见这两个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