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12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把灾民当牲口,朕杀不得?> 第六十九章:工业重镇;高炉炼铁;刘伯温诗字【求鲜花评价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工业重镇;高炉炼铁;刘伯温诗字【求鲜花评价票】(1 / 1)

萧枳与朱元璋几人很快便出了泉州城,然后继续往西。

伴随越发逼近,朱元璋终于看清了萧枳带他来到的是什么地方。

这里可以说是一座小城池了,不同的是这里并没有围墙,而是高耸的建筑,尤其是圆柱形的高耸烟囱,有的可以高有二三十米。

如此高的雄伟建筑平地而起,简直可以说是奇迹。

朱棣忍不住开口道,“我的天,我从来没只有见过这么宏伟建筑,可比黄鹤楼伟大多了。”

“但为什么这建筑如此奇怪,并没有楼层之分,甚至连个窗户都没有。”

“因为其中并不是住人的地方。”

萧枳指着最南边的那个高耸烟囱,“那边的烟囱,其实是炼铁高炉,也正是在南边有一座丰富铁矿,这工业重镇才依此而建。

不然,我一定会将工业重镇放在海边附近的。”

“工业重镇?”

“炼铁高炉?”

还有那高耸烟囱。

萧枳的话说道朱元璋有些云里雾里。

萧枳解释道,“此地东西南北各有两里,其中有许多产业工厂,这些工厂聚集在一起,除了粮食,其中产品可以撑得起一个城市数年外界不接触也不会有问题。”

工业重镇乃是萧枳提出的一个巨大举措。

将许多工业聚集在一起,可以让很多原料利用更加充分,也能大大提高效率。

当然,在萧枳看来,工业中重镇的规模还是略微有些小。

但对于一个泉州而言,还是足够了的。

“走吧,远观不如近闻。进入工业重镇后,便可以了解得更加细致了。”

萧枳一马当先,常胜紧随其后。

而后才是朱元璋一家三口。

在进入工业区的时候,马皇后忽然注意到了一块儿刻碑。

“重八,你过来看看。”

马皇后轻声呼唤。

“怎么了?”

看着马皇后抚摸着那石刻,朱元璋皱起眉头,看萧枳没有回头也没有驻足,来到了马皇后的身边。

“这是?”

当看清马皇后抚摩的石刻之后,朱元璋忽然神色一震。

石刻上,只有一句诗。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风驱雨,云压地……

朱元璋忽然想到了这句话之后的解释。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这是什么意思?”

大明王朝刚刚建立之时,在朱元璋最得意的时候,刘伯温在一个雨夜,冷不丁地递上了这样一句诗,朱元璋自然不解,于是便询问。

刘伯温解释道,“是风驱雨,云压地。”

朱元璋更加迷惑不解了。

但刘伯温并没有继续解释了。

因此朱元璋顿时不喜了,直接命刘伯温在雨夜中站了一夜。

当然,第二天朱元璋想起此事后,还是让人给刘伯温送了一碗姜汤过去。

“刘基的诗,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朱元璋不想纠结诗的意思,只是好奇为什么这有这样一块儿刻碑。

刘伯温不是已经死了四年了吗?

朱棣呼唤道,“父皇,这边也有一块刻碑。”

朱元璋也快步来到朱棣身边刻碑前,扫了一眼上面的字。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创业》

这也是刘伯温的话,是在朱元璋问刘伯温为何同意加入自己时,刘伯温的回答。

难不成,萧枳还与刘伯温有莫逆渊源?

朱元璋努力思考,越思考越觉得复杂。

当时他第一次与萧枳正面见面时,他便觉得萧枳有些像是刘伯温,后来马皇后问起时,他也是这样回答马皇后的。

难不成,萧枳乃是刘伯温后代?

但刘伯温不就只有两子吗?而且年龄还远远对不上。

马皇后轻声道,“现在想想,好像距离刘基祭日才过去两天。”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了,可能就是萧枳读识了刘伯温遗留的一些著作吧,毕竟,刘伯温的那几本书都是很出名的。

《郁离子》、《天文书》这两本就连咱看了都直呼精妙。”

朱元璋叹了口气,然后便不再理睬,追上了萧枳的步伐。

与其讨论已经身死的刘伯温,还不如看看这工业重镇中究竟有多少神奇东西呢。

高炉炼铁、玻璃厂、棉纺厂,这才占据多少地方?

而这工业重镇又是如此之大,一定会有许多的令人惊讶的东西。

朱棣与马皇后也不再多想,也都跟上了朱元璋的步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