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12小说网>历史军事>建国前夕,我率军南征东南亚!> 第二十一章:燕京会议,功德林进修班南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燕京会议,功德林进修班南下!(1 / 1)

同日夜,一封加急电报从彩云之南发往燕京棕楠海,惊醒了高层。

“大家都看看。”

“这是那位小同志发来的条件。”

“我看,这位少帅还是很友善的嘛。”

上首主位,国字脸中年双指夹着一根香烟,睿智的眼睛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倒是不难打交道。”

右下首,书生模样的瘦削中年接过电文查看后,开口道:“我听说他从光头手里要了一百万两黄金,美其名曰:军饷,实则是借机要挟。”

“给我们的条件并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好处,更像是为了以后布局。”

“一百万两黄金,我看这位小同志和我们很有缘,打土豪打到咱们这位委员长身上去了。”

左下首一名铁血气息浓厚的军装中年人调侃了声。

“哈哈哈!”

顿时,在场一片哄笑,谁不知道光头的运输大队长之名。

“二野的刘帅、邓政治委员给出的意见是同意唐杰的条件。”

“如果我们能在胡宗南、宋希濂等部国府军反应过来之前掌控滇省。”

“那么,川康黔渝等地的国府军都将陷入包围圈中,动弹不得。”

“四野入桂之后,白崇禧所部想要逃窜,已经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国字脸中年再度开口道。

“我赞同二野的意见。”

“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很关键。”

“能够尽快解放大西南,这对于全国同胞的信心是一次极大鼓励。”

“同时,西南在抗战时期受到的侵害最小,人口不下于1.2亿,且轻工业完善。”

“一旦大西南解放,我国只需要将压力转移至东南,盘踞在夷洲的60万国府军不过是芥藓之疾。”

“全国人民从清末至今,饱受战火之苦,是时候过一些安生日子了。”

军装中年人率先出言。

这位一手塑造了解放军的将领对于战争深恶痛绝。

“我觉得这位少帅真正的目的在于开放三个口岸。”

“滇军入缅或许可以很快横扫当地,乃至中南半岛并不存在威胁他们的力量。”

“可要完全控制这片地方,光靠十万滇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足够的群众基础。”

“缅国不比越国,汉语汉字普及率非常高,这里的部族林立,遵循古老的土司制度。”

“边境地区的华人、华侨数量不足以成为统治当地的核心力量。”

“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并非是功德林那些国府将领,而是我们要不要允许百姓南下。”

书生模样的瘦削中年人通过问题看见了本质,唐杰的目标是引华夏之民进入东南亚,从而成为主导性的统治力量,进而汉化当地,建立一个炎黄血裔主导的新国度。

一时间,整个大会堂陷入了宁静中,所有人都在暗自沉思着究竟该不该答应唐杰。

“我倒是觉得未尝不可以。”

一名穿着蓝色中山装的中年人起身说道:“经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了54167万人。”

“这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是名列第一。”

“天竺以3.25亿人口位居第二,阿美利卡以1.51亿人口位居第三,毛熊以1.3亿人口位居世界第四,小鬼子还有8297万人,位居世界第五,两德加在一起约为6367万人,位居世界第六。”

“最古老的列强,英伦4662万人,位居世界第七,法兰西4457万人,位居世界第八。”

“人口不再是国力衡量的第一标准,工业水平才是第一标准。”

“我们的耕地面积远不及美、苏,当前国家的第一宗旨还是填饱肚子。”

“西南以川、康、渝、滇、黔、桂为例,约1.3亿人。”

“可实际上,西南多崇山峻岭、高原盆地,平原极其罕见,农业水平落后。”

“这些地方都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农业,只能用原始的小农耕作,一家一户想要吃饱穿暖都是奢望。”

“反观东南亚,仅缅国伊洛瓦底江平原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全部开垦出来能养活数亿人。”

“只要唐杰能够在缅国站稳脚跟,那么,国人前往缅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嗯。”

其它人听了,摇头晃脑。

不得不说,这番话对众人的想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显而易见,近现代各国强大的标志无一不是工业体系完备,尤以一衣带水的东洋最为明显。

人口越多并不意味着工业发展越强,劳动力和工业产出是相对的,太多的人口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工业产品或者是农牧业产品来满足生活所需,5.4亿人,光是一年主食就需要2160亿千克,即2.16亿吨。

按照我国现在的农田产量,平均一亩水田能产118.8千克水稻,就算一年两种,也需要至少18亿亩耕地,这还不包括老百姓需要的农副产品,例如蔬菜、水果、肉食等等。

全国目前耕地不足16亿亩,这可是一个异常严峻的事实,吃不饱饭,如何发展工业?

“这件事完全可以放到后面来处理。”

“先行答应唐杰的条件,配合二野完成解放大西南的任务。”

“功德林这些将领在抗日期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把他们安排到另一个战场发光发热。”

“我看嘛,很合适。”

上首的国字脸中年人定下了基调。

“同意!”

“同意!”

在场众人纷纷举手投票,一致通过这一提议。

次日上午,以杜聿明、王耀武为首的一干国府将领被押送出了功德林,直接乘坐火车沿京汉铁路向南行驶,负责执行保卫任务的解放军多达一个连,承包了一整节车厢。

由于消息封锁严密,等国府知道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押送到了汉口,由二野负责看管。

夷洲的光头正忙得焦头烂额,根本无暇顾及这些门生弟子,保密局自然不可能擅自营救,以至于这批人一直在汉口看押,心中带着希望,却始终看不见曙光,慢慢的,丧失了对国府的最后一丝眷恋。

直到年末,以唐杰为首的滇军席卷了东南亚,一个个崭露头角的将领引起了各国注意,这才发现杜聿明等人的身影,引起轩然大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